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艾森伯格的儿童亲社会道德判断发展
艾森伯格与科尔伯格一样,将研究的关注点放在儿童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上。艾森伯格认为:科尔伯格研究中所选用的两难故事在内容上几乎都涉及法律、权威或正规的责任等问题,如在海因茨该不该偷药的故事中,海因茨必须在偷药和妻子死亡之间作出选择,偷药就会犯法,而保护妻子免于死亡又是每一个丈夫的责任。这些法律、责任等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对故事冲突所作的推理。因此,科尔伯格运用其两难故事只是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的一个方面——禁令取向的推理。
艾森伯格针对这一不足,区分并设计出不同于科尔伯格两难情境的另一种道德两难情境——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并据此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道德判断。所谓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是指一个人必须在满足自己的愿望、需要和(或)价值与满足他人的愿望、需要和(或)价值之间作出选择,助人者的个人利益和接受帮助者的利益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以下是艾森伯格研究中使用的典型故事:
有一天,一个名叫玛莉的女孩要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舞会,在途中她看到一位女孩不小心跌倒,而且跌断了腿。这位女孩请求玛莉到她家去通知她的父母,这样她的父母才能来带她去看医生。但是如果玛莉真的跑去通知她的父母,就来不及参加生日舞会,而且会错过吃冰激凌、蛋糕,错过所有游戏的时间了,玛莉该怎么做呢?为什么?
艾森伯格根据对这类问题的不同作答得出: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的推理在儿童期至青年期之间的发展要经过五个层次:
阶段1: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推理。助人与否的理由包括个人的利益得失、未来的需要,或者是否喜欢某人。
阶段2:需要取向的推理。他人的需要与自己的需要发生冲突时,儿童开始对他人的需要表示出简单的关注。
阶段3:赞许和人际取向、定型取向的推理。儿童在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涉及的是好人或坏人、善行或恶行的定型印象、他人的赞扬和许可等。
阶段4:移情推理。儿童分析助人与否的理由时,开始注意与行为后果相关联的内疚或其他情绪体验,初步涉及对社会规范的关注。
阶段5:深度内化推理。儿童决定助人与否,主要依据内化的价值观、责任、规范以及改善社会状况的愿望。
研究得出:学前儿童的判断常常是享乐主义的,首先考虑自己的得失;只有当儿童逐渐成熟时,他们才会更多地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及期望,并趋向从内化的价值标准角度去考虑对他人的帮助。
重庆教师资格证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天津教师招聘 [http://www.lpw.org.cn/]
关键词: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扫一扫填写求职意向
扫码填写天津教师求职意向,为您带来天津教师岗位推送,填写完成可进入小程序便捷获取更多优质岗位!
扫一扫加入考生交流群
扫码加入天津教招备考交流群,群内分享每日一练,考试资料,交流经验等,快快扫码加入群里吧!
- 天津教师招聘:天津市机... 2023-04-14
- 天津教师招聘:天津市劳... 2023-04-14
- 天津教师招聘:2023北京... 2023-04-13
- 天津教师招聘:2023天津... 2023-04-12
- 天津教师招聘:2023北师... 2023-04-12
- 天津教师招聘:天津市河... 2023-04-12
- 天津教师招聘:2023天津... 2023-04-11